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寄生在人体肝脏胆管内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这种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含有虫卵的淡水鱼或虾传播,常见于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南方、韩国和越南等地。肝吸虫病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表现:
1. 消化系统症状
肝吸虫病早期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胃肠道疾病,从而延误诊断。
2. 上腹部疼痛
感染者常感到右上腹部隐痛或钝痛,这是由于肝吸虫寄生于胆管内导致胆管炎症和胆汁淤积所致。长期慢性感染还可能引发胆囊炎或胆结石。
3. 黄疸
当胆管阻塞严重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可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黄疸是肝吸虫病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也是病情加重的重要信号。
4. 乏力与体重下降
长期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这是因为寄生虫消耗宿主营养,同时伴随慢性炎症反应。
5. 发热与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间歇性发热,同时伴有荨麻疹或其他过敏性皮疹。这可能是机体对寄生虫代谢产物产生的免疫反应。
6. 肝功能异常
肝吸虫病会损害肝脏组织,导致转氨酶升高、胆汁酸水平异常等肝功能指标异常。如果未经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类或虾类;
- 确保食材彻底加热至高温杀菌;
-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总之,肝吸虫病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如果忽视其潜在危害,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