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接吻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中较为常见。感染通常通过唾液传播,例如共用餐具、亲吻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虽然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长期潜伏,并可能在免疫系统受损时重新激活,引发相关疾病。
除了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外,EB病毒还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某些类型的癌症,如鼻咽癌和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促进这些疾病的形成,但具体的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就已经感染了EB病毒,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对于成年人而言,初次感染可能会引起疲劳、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通常可以通过充分休息和对症治疗恢复健康。
尽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直接清除体内的EB病毒,但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疫苗和其他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行为,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并减少潜在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