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的一种常见急腹症,可能发生在小肠或大肠。它可能导致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了解肠梗阻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
一、总结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大类。常见的原因包括肿瘤、粘连、肠扭转等。患者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则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二、表格:肠梗阻基础知识一览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肠腔不通畅的病理状态 |
分类 | 1. 机械性肠梗阻(如肿瘤、粘连) 2. 功能性肠梗阻(如麻痹性肠梗阻) |
常见病因 | 肠粘连、肠肿瘤、肠扭转、粪块堵塞、疝气、炎症等 |
典型症状 |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
体征 | 腹部膨隆、肠鸣音亢进或消失、压痛等 |
诊断方法 | 腹部X线、腹部CT、血液检查、体格检查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或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切除病变部位) |
并发症 | 肠坏死、穿孔、感染、休克等 |
预防措施 | 避免长期卧床、注意饮食、及时治疗肠道疾病 |
三、结语
肠梗阻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急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了解其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