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紫癜】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出现出血点或瘀斑。它通常与血管壁的异常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有关,是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了解紫癜的类型、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早期识别和科学应对。
一、紫癜概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紫癜是指皮肤或黏膜因毛细血管破裂或渗血而出现的红色或紫红色斑点或瘀斑。 |
常见部位 | 四肢、躯干、面部等,尤其是下肢较为多见。 |
主要特征 | 皮疹不褪色、压之不退、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 |
发病机制 | 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 |
二、紫癜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紫癜可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 | 特点 | 常见原因 |
过敏性紫癜 | 最常见类型,常伴关节痛、腹痛、肾损害 | 过敏反应、感染(如病毒、细菌)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出血 | 免疫性破坏、药物影响、骨髓疾病 |
血管性紫癜 | 血管脆性增加 | 遗传因素、维生素C缺乏、老年性血管病变 |
药物性紫癜 | 某些药物引发的过敏或毒性反应 | 抗生素、抗凝药、解热镇痛药等 |
三、典型症状
症状 | 描述 |
皮肤瘀斑 | 多为针尖大小或片状红紫色斑点,压之不褪色 |
关节疼痛 | 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多累及膝、踝关节 |
腹痛 | 可能伴随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剧烈腹痛 |
肾损害 | 尿液中出现蛋白或血尿,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
出血倾向 | 如牙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等 |
四、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体格检查 | 观察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或瘀斑 |
血常规 | 检查血小板计数、白细胞、红细胞等 |
凝血功能检查 | 包括PT、APTT、INR等 |
尿常规 | 判断是否合并肾脏损害 |
必要时做皮肤活检 | 确定是否存在血管炎或其他病变 |
五、治疗原则
类型 | 治疗方式 |
过敏性紫癜 | 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补充血小板、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 |
血管性紫癜 | 补充维生素C、改善血管弹性 |
药物性紫癜 | 停用可疑药物,对症处理 |
六、日常护理建议
- 避免碰撞、外伤,防止加重出血。
-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结
紫癜是一种以皮肤或黏膜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种类繁多,病因复杂,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如有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