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一、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EGPA)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影响小到中等大小的血管。该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肉芽肿形成和血管炎症为特征,常伴随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EGPA通常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一种,但部分患者ANCA检测呈阴性。
本病多发于成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如肺、皮肤、神经系统、心脏和肾脏等。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 |
英文名称 |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EGPA) |
疾病类型 | 系统性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部分病例ANCA阴性)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约50岁 |
性别差异 | 男性略高于女性 |
主要特征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肉芽肿形成、血管炎症 |
常见症状 | 哮喘、鼻窦炎、皮疹、神经病变、肺部浸润、心肌受累等 |
诊断方法 | 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影像学(CT、MRI)、组织活检、ANCA检测 |
治疗方案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生物制剂(如美泊利单抗) |
预后情况 | 早期治疗预后较好,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
与其他疾病关系 | 常与哮喘、过敏性疾病共存,需与Wegener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等鉴别 |
三、注意事项
EGPA具有一定的误诊率,因其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尤其是与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重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合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评估。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需注意副作用管理,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个体化诊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