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细胞综合征】一、概述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简称HPS)是一种以异常免疫反应为特征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过度激活,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该病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和继发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诱发)。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且死亡率高,早期识别与治疗至关重要。
二、核心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嗜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衰竭。 |
分类 |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 原发性:如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 - 继发性:如病毒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诱发 |
病因 |
|
临床表现 |
|
诊断标准 | 根据HLH-2004标准: - 发热 - 肝脾肿大 - 血细胞减少(≥2系) - 铁蛋白升高 - 溶血性贫血 - 血清可溶性CD25升高 - 未成熟吞噬细胞在骨髓、脾或淋巴结中被发现 |
治疗原则 |
|
预后 | 若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缓解;但若延误治疗,死亡率较高。 |
三、注意事项
嗜血细胞综合征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对于疑似病例,应尽快进行血液学、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同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结语
嗜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风险。通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早期筛查与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实际诊疗中,多学科协作是关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