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是什么意思】“外感病”是中医术语,指的是由外界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侵入人体所引发的疾病。这类疾病多与季节、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等症状。
一、外感病的基本概念
外感病是指由于外界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邪气或疫疠之气侵犯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这些外邪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容易通过口鼻、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
二、常见外感病类型及特点
类型 | 诱因 | 症状表现 | 常见病 |
风寒感冒 | 受凉、吹风 |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 | 普通感冒 |
风热感冒 | 外感风热 |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喉肿痛 | 流感、咽喉炎 |
暑湿感冒 | 暑湿天气 | 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闷、食欲差 | 中暑、肠胃炎 |
湿热感冒 | 湿热环境 | 身热、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 肠胃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
疫疠感冒 | 疫气传染 | 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全身酸痛 | 流感、肺炎 |
三、外感病的治疗原则
1. 祛除外邪:根据不同的外感类型,使用相应的药物驱除体内邪气。
2. 扶正固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外邪再次入侵。
3. 调和营卫: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预防外感病的方法
-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
-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 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 在流行病高发期,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五、总结
外感病是中医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身体调养,是抵御外感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