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厘的准确位置和作用】在中医经络理论中,穴位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其中“悬厘”是一个较为少见但具有重要作用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眼部不适等症状。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该穴的位置与功能,本文将从其准确位置和主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辅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悬厘的准确位置
悬厘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侧面,具体位置如下:
- 定位方法:在头部侧面,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寸(约两横指宽)处。
- 解剖结构:位于颞骨乳突部的前上方,皮肤下为颞筋膜,深层有颞肌。
-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 常用名称:悬厘、悬颅、悬中
该穴位于头部侧方,靠近太阳穴区域,但比太阳穴稍高一些,通常在头部两侧对称分布。
二、悬厘的主要作用
悬厘穴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病症的治疗:
症状/疾病 | 作用说明 |
头痛、偏头痛 | 能有效缓解因肝胆气郁或风热上扰引起的头痛 |
眼部不适 | 对目赤肿痛、视力模糊等眼部问题有一定改善作用 |
面部神经痛 | 可用于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疼痛症状 |
精神紧张 | 具有疏风清热、安神定志的功效,适合情绪紧张者使用 |
颈肩僵硬 | 配合其他穴位可缓解因长期低头导致的颈肩疲劳 |
三、使用建议
- 针刺:一般采用平刺法,深度约0.5~1寸,留针20~30分钟。
- 艾灸:适用于寒凝血瘀型头痛,可温通经络。
- 按摩:日常可轻按此穴,有助于缓解头部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四、结语
悬厘穴虽不常见于大众认知,但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治疗价值。了解其准确位置及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一穴位的应用技巧,尤其适合对头痛、眼部不适等问题有需求的人群。通过合理的刺激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其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功能。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穴名 | 悬厘 |
所属经络 | 足少阳胆经 |
定位 | 耳尖直上入发际1寸 |
解剖部位 | 颞骨乳突前上方 |
功能 |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安神定志 |
适用症状 | 头痛、偏头痛、眼部不适、面部神经痛等 |
操作方式 | 针刺、艾灸、按摩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穴位或中医知识,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