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是什么】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通常发生在脚的外侧,也就是脚趾最末端(小趾)对应的骨骼部分。这种骨折多因外力作用或运动损伤引起,如跌倒、扭伤、撞击等。了解其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有助于及时应对和康复。
一、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是第五跖骨靠近脚踝部位的骨折,常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及老年人。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淤血、行走困难等。诊断通常通过X光或MRI确认。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期需注意保护患处,避免过早负重。
二、表格: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简介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是指脚部第五跖骨(即小趾对应的骨头)靠近脚踝部位的骨折。 |
常见原因 | 外力撞击、扭伤、跌倒、运动损伤、骨质疏松等。 |
好发人群 | 运动员、体力劳动者、老年人、女性(因骨密度较低)。 |
典型症状 | 疼痛、肿胀、淤血、局部压痛、行走困难、活动受限。 |
诊断方法 | X光检查、MRI(磁共振成像)、CT扫描等。 |
治疗方法 | - 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支具) - 手术治疗(如内固定) |
康复时间 | 一般6-12周,视骨折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而定。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
三、结语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虽然常见,但若能早期发现并正确处理,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足部保护,尤其是运动时注意安全,减少受伤风险。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