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位。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肺结核在人类历史上曾造成过巨大的健康威胁。尽管随着医学的发展,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但它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有病菌的微小飞沫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不过,并非所有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的人都会发病。通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控制住细菌,使其处于潜伏状态而不引发症状。这种状态被称为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然而,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由于营养不良、艾滋病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潜伏的细菌可能会重新活跃起来,导致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生。
肺结核的症状包括持续咳嗽超过两周、咳血、胸痛、体重减轻、乏力、夜间盗汗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长期咳嗽且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肺结核的方法主要包括胸部X光检查、痰液涂片显微镜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GeneXpert。早期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治疗肺结核的标准方案通常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疗程一般为6个月左右。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完成整个疗程,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措施之一。
总之,虽然肺结核是一种严重但可防可控的疾病,但我们仍需对其保持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构建无结核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