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简称IDC)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80%。它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并具有向周围正常组织扩散的能力,因此被称为“浸润性”。
一、定义与起源
乳腺由许多小的导管和小叶组成,这些结构负责将乳汁输送到乳头。在正常情况下,导管内壁由一层特殊的细胞覆盖,称为导管上皮细胞。当这些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并突破导管基底膜时,就可能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
二、病理特征
浸润性导管癌的典型特征包括:
- 细胞异型性: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差异较大,核大、染色深。
- 组织结构紊乱:癌细胞呈不规则排列,缺乏正常导管结构。
- 浸润性生长:癌细胞可以穿透导管壁,进入周围的乳腺实质甚至淋巴系统。
三、临床表现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乳房内可触及的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
- 乳房皮肤出现凹陷或橘皮样改变
- 乳头内陷或有异常分泌物
- 腋下淋巴结肿大
四、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摄影(钼靶)、超声、MRI等,有助于发现可疑病灶。
2. 穿刺活检:通过细针或空心针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3. 免疫组化检测:用于判断肿瘤的激素受体状态(如ER、PR、HER2)及分子分型。
五、治疗方式
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
- 手术治疗:如乳腺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选择。
- 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 化学治疗:针对高危患者,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如使用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
- 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患者,如曲妥珠单抗等药物。
六、预后与复发
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以及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七、预防与筛查
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专业体检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关键。建议女性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高风险人群可提前筛查或进行基因检测(如BRCA1/2)。
总结:浸润性导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易转移的特点。虽然病情复杂,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已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和健康管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