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欣病,也被称为库欣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体内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所引发的内分泌疾病。这种病症最早由美国外科医生亨利·库欣(Harvey Cushing)在20世纪初提出,因此得名。库欣病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核心特征是长期的高皮质醇血症。
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参与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代谢过程以及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皮质醇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调控。当这个系统出现紊乱时,就可能导致皮质醇分泌过多,从而引发库欣病。
库欣病的主要病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垂体瘤引起,即库欣病;二是由于肾上腺肿瘤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引起的库欣综合征。其中,垂体性库欣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病例的70%以上。
患者在患病后通常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包括向心性肥胖(尤其是腹部和面部)、皮肤变薄、容易瘀伤、高血压、糖尿病倾向、肌肉无力、情绪波动等。此外,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则可能出现性欲减退。
诊断库欣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认。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浆ACTH水平测定以及垂体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皮质醇升高的原因,并确定是否为垂体瘤所致。
治疗方面,库欣病的处理方式取决于病因。对于垂体瘤引起的库欣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经鼻蝶窦入路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如果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或者术后复发,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而对于肾上腺源性的库欣综合征,则可能需要进行肾上腺切除术。
总的来说,库欣病虽然较为罕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至关重要。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