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它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此外还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这种疾病虽然听起来比较陌生,但在儿科门诊中却十分常见。
毛细支气管炎的名称来源于其病变部位——肺部的毛细支气管。这些细小的气道在感染后会发炎、肿胀,甚至被黏液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患儿常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缺氧、脱水等情况。
该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季节,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果患有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尽管毛细支气管炎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大多数患儿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处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补液、使用退烧药物等。对于症状较重的孩子,可能需要住院观察或接受氧气治疗。
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重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同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某些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毛细支气管炎虽然常见,但并非不可预防和治疗。了解其病因、症状及应对方法,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减少疾病带来的影响。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