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是什么】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是一种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功能受损的疾病。它通常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使得心肌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而引发心肌细胞损伤、纤维化和心脏扩大。该病是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以下是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脏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其病因多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有关,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治疗包括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二、表格:缺血性心肌病关键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缺血性心肌病 |
英文名称 |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
定义 | 因心肌长期缺血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影响心脏收缩功能 |
常见病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等 |
主要症状 | 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胸痛、心律不齐等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血液检查等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生活方式干预、手术(如搭桥术、支架植入) |
并发症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 |
预防措施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
预后情况 |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但若发展为严重心衰,预后较差 |
通过了解缺血性心肌病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促进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