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名词解释】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简称SM)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焦虑障碍,表现为在某些特定场合或与特定人群交流时,无法说话,尽管在其他环境中能够正常表达。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学龄前或小学阶段,且常伴随社交焦虑、回避行为等表现。
一、
选择性缄默症并非由于语言能力不足或听觉问题,而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言语表达障碍。患者在熟悉的人面前可以正常交谈,但在陌生环境或面对不熟悉的人时则完全沉默。该病症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情绪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及专业人员的共同关注与干预。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选择性缄默症 |
英文名称 | Selective Mutism(SM) |
定义 | 在特定情境下无法说话,但其他情况下能正常交流的一种焦虑障碍 |
常见年龄 | 学龄前至小学阶段(3-12岁) |
主要特征 | - 对特定人或场合拒绝说话 - 沉默持续至少一个月 - 无语言发育迟缓或听力问题 |
可能原因 | - 遗传因素 - 社交焦虑 - 家庭环境压力 - 创伤经历 |
常见表现 | - 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不说话 - 用非语言方式沟通(如写字、点头) - 情绪紧张、回避社交 |
诊断标准 | - 不能在特定场合说话 - 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 - 不是由于语言障碍或精神疾病所致 |
治疗方法 | - 认知行为疗法(CBT) - 行为干预 - 家庭支持与教育 - 药物治疗(仅在严重焦虑时考虑) |
预后情况 | - 多数儿童经过干预可改善 - 早期干预效果更佳 - 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影响长期社交能力 |
选择性缄默症虽然不常见,但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影响。家长和教师应提高警惕,及时识别并寻求专业帮助,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他们逐步克服沉默,建立自信与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