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该病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女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TTP的发生与一种名为“ADAMTS13”的酶活性严重下降有关。这种酶负责切割大分子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当其功能不足时,vWF会异常聚集,导致血小板在微血管中过度激活并形成血栓,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TTP的主要特征
特征 | 描述 |
血小板减少 | 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导致出血倾向 |
溶血性贫血 | 红细胞破裂,出现黄疸、乏力等症状 |
微血管血栓 | 小血管内形成血栓,影响器官供血 |
神经系统症状 | 如头痛、意识模糊、癫痫等 |
肾功能异常 | 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 |
二、常见病因
- 遗传性TTP:由于ADAMTS1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不足。
- 获得性TTP:通常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如抗ADAMTS13抗体产生。
- 其他诱因:感染、药物、妊娠、恶性肿瘤等也可能诱发TTP。
三、典型临床表现
症状 | 说明 |
出血 | 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
黄疸 | 由于红细胞破坏,胆红素升高 |
贫血 | 头晕、乏力、心悸等 |
神经系统症状 | 如意识障碍、抽搐、失语等 |
发热 | 常见于急性发作期 |
四、诊断方法
- 血液检查: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LDH升高。
- 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裂红细胞)。
- ADAMTS13活性检测:判断是否为TTP的重要指标。
- 影像学检查:如脑部MRI可发现微梗死灶。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说明 |
血浆置换 | 快速清除致病抗体,补充ADAMTS13酶 |
糖皮质激素 | 抑制免疫反应,常用于辅助治疗 |
免疫抑制剂 | 如利妥昔单抗,用于难治性病例 |
对症支持治疗 | 如输注血小板、纠正贫血等 |
六、预后与注意事项
TTP若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血小板水平和ADAMTS13活性。同时,避免使用可能诱发TTP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抗凝药。
总结: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微血管血栓、血小板减少和溶血为特征的疾病,病因多与ADAMTS13酶活性下降有关。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