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健康知识 >

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刘雯wen

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但也可能出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核心机制是胰岛素缺乏导致的高血糖、酮体生成和代谢性酸中毒。及时、规范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酮症酸中毒治疗的主要原则总结:

一、治疗原则总结

治疗原则 具体内容
1. 补液治疗 首要措施,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恢复血容量。初始以生理盐水为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和类型。
2. 胰岛素治疗 通过静脉持续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抑制酮体生成,促进葡萄糖利用。通常使用短效胰岛素。
3. 监测血糖与酮体 定期监测血糖、尿酮或血酮水平,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
4. 纠正电解质失衡 特别注意钾离子水平,避免低钾或高钾血症。必要时补充钾盐。
5. 处理诱因与并发症 如感染、应激等诱发因素需积极处理;同时关注脑水肿、心力衰竭等潜在并发症。
6. 逐步过渡到皮下胰岛素 当血糖稳定、意识恢复后,可逐步过渡至皮下胰岛素治疗。
7. 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灵活调整治疗策略。

二、治疗流程简述

1. 初步评估:确认DKA诊断,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2. 补液开始: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生理盐水。

3. 胰岛素输注:在补液基础上开始胰岛素治疗。

4. 监测与调整:每小时监测血糖,每2-4小时检测酮体、电解质及生命体征。

5. 症状改善后: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转入皮下胰岛素维持治疗。

6. 出院前评估:确保血糖控制稳定,指导患者日常管理。

三、注意事项

-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血压等变化。

- 避免血糖下降过快,防止脑水肿风险。

- 对于儿童、老年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特别谨慎。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结合临床判断与个体差异,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及时识别、迅速干预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