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以及红细胞破坏。该病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TTP的发病机制与一种名为ADAMTS13酶的缺乏或功能异常有关。这种酶负责切割大分子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当其活性不足时,vWF会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微血管阻塞和血小板消耗。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ADAMTS13酶缺陷引起的血液疾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血栓形成和溶血性贫血。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瘀点、乏力、发热、意识模糊等。治疗以血浆置换为主,同时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表格: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中文全称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英文简称 | TTP |
疾病类型 | 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 |
主要病因 | ADAMTS13酶活性降低或缺乏 |
发病机制 | 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红细胞破坏 |
常见症状 | 皮肤瘀点、乏力、发热、意识障碍、黄疸、肾功能异常 |
诊断方法 | 血常规、外周血涂片、ADAMTS13活性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
治疗方式 | 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支持治疗 |
预后情况 | 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延误可能导致死亡 |
是否遗传 | 多为获得性,少数为先天性(如家族性TTP) |
注意事项:TTP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