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是什么中药】五倍子是传统中药材之一,来源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的叶上,由五倍子蚜虫(学名:Melaphis chinensis)寄生后形成的虫瘿。其性味苦、涩、平,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收敛固涩、止汗、止血、抗菌消炎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久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便血、崩漏等症状。
一、五倍子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药名称 | 五倍子 |
拉丁学名 | Rhus chinensis 或 Rhus punjabensis(虫瘿来源) |
英文名 | Gallnut / Chinese Gall |
性味 | 苦、涩、平 |
归经 | 肺、大肠、肾经 |
功效 | 收敛固涩、止汗、止血、抗菌消炎 |
主治 | 久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便血、崩漏等 |
用法用量 | 煎服或研末冲服,常用量3~9克 |
禁忌 | 外感发热者不宜使用 |
二、五倍子的来源与加工
五倍子的形成过程较为特殊,主要是在夏季,五倍子蚜虫在寄主植物叶片上产卵并分泌物质,刺激植物组织形成虫瘿。秋季时,虫瘿成熟,采摘后晒干或烘干即为药材。根据产地和形态不同,五倍子可分为“肚倍”、“角倍”等类型。
三、五倍子的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倍子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种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抗病毒作用。此外,它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功能,因此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咳嗽、出血性疾病以及皮肤感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四、注意事项
虽然五倍子是常用的中药,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尤其是外感发热、实热证患者应慎用。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用药。
总结:
五倍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天然中药,因其独特的形成方式和良好的疗效,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传统应用还是现代研究,都表明其在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