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桑白皮】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性味甘、辛、寒,归肺经。在中医中常用于清肺热、止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是治疗肺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重要药材之一。
一、桑白皮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桑白皮 |
拉丁学名 | Morus alba L. |
科属 | 桑科(Moraceae) |
药用部位 | 根皮 |
性味 | 甘、辛、寒 |
归经 | 肺经 |
功效 | 清肺热、止咳喘、利水消肿 |
主治 | 肺热咳嗽、痰多、水肿、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 | 煎服,3~10g;外用适量 |
禁忌 | 脾胃虚寒者慎用 |
二、桑白皮的临床应用
桑白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
- 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知母、杏仁等配伍,用于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痰黄、咽喉肿痛等症状。
- 水肿:因桑白皮有利水作用,可与茯苓、泽泻、白术等同用,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 支气管炎、肺炎:现代研究显示,桑白皮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
- 高血压:部分研究表明,桑白皮可能对降低血压有一定帮助,但需结合其他药物使用。
三、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桑白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具有以下作用:
药理作用 | 具体表现 |
抗炎作用 | 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肺部炎症 |
利尿作用 | 增加尿量,缓解水肿 |
镇咳作用 | 减少咳嗽频率,改善呼吸道症状 |
抗菌作用 | 对部分细菌具有抑制效果 |
降压作用 | 可能通过扩张血管实现一定降压效果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桑白皮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或大量服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体质和病情调整剂量。
综上所述,桑白皮作为传统中药,在治疗肺热咳嗽、水肿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合理使用,可发挥其药用价值;但需注意禁忌与个体差异,避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