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蛇串疮 rdquo】一、
蛇串疮,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其典型症状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带状排列的红斑、水疱,并伴有剧烈疼痛。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配合止痛和局部护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减轻后遗神经痛有重要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蛇串疮 |
英文名称 | Herpes Zoster / Shingles |
病原体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
易感人群 | 50岁以上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曾患水痘者 |
典型症状 | 单侧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呈带状分布;伴随神经痛、灼热感 |
发病部位 | 多见于胸部、腰部、面部等神经分布区域 |
疼痛特点 | 剧烈刺痛、烧灼感,部分患者可遗留长期后遗神经痛 |
治疗方法 |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镇痛药、局部外用药、中医调理 |
预防措施 |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 |
并发症 | 后遗神经痛、皮肤感染、眼部并发症(如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
自愈时间 | 一般2~4周,但后遗神经痛可能持续数月或更久 |
三、注意事项:
蛇串疮虽非致命性疾病,但因其疼痛明显且易复发,需引起重视。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此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作息,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