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什么】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肠道内容物(如食物、液体或气体)在通过肠道时受到阻碍,无法正常移动。这种障碍可能发生在小肠或大肠的任何部位,严重时可能导致肠管扩张、血液循环受阻,甚至坏死,需及时治疗。
一、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通畅性被部分或完全阻断,使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根据病因和表现形式,肠梗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机械性肠梗阻:因物理性堵塞引起,如肿瘤、粪块、粘连等。
- 动力性肠梗阻:因肠道蠕动功能障碍引起,如麻痹性肠梗阻。
- 绞窄性肠梗阻:因肠管血供受阻,常伴随肠壁缺血,属于急症。
二、常见症状
症状 | 描述 |
腹痛 | 常为阵发性绞痛,部位多在脐周或腹部 |
呕吐 | 可能为胃内容物或胆汁,晚期可能呕吐粪样物 |
腹胀 | 肠道积气或积液导致腹部膨胀 |
排便排气停止 | 完全性梗阻时可能出现 |
发热 | 若合并感染或肠坏死,可能出现 |
三、常见病因
病因类型 | 具体原因 |
肠道内阻塞 | 肿瘤、粪石、异物、寄生虫 |
肠道外压迫 | 腹部手术后粘连、疝气、肿瘤压迫 |
肠道功能异常 | 麻痹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 |
血运障碍 | 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
四、诊断方法
1. 病史与体检:了解是否有腹部手术史、便秘、腹泻等。
2. 影像学检查:
- 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气液平面。
- CT扫描:可明确梗阻部位及性质。
3.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炎症指标等。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适用情况 |
非手术治疗 | 初期轻度梗阻、动力性梗阻、无绞窄迹象 |
手术治疗 | 绞窄性梗阻、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
对症支持治疗 | 补液、止痛、胃肠减压、营养支持 |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 多吃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 术后注意腹部保护,减少粘连风险;
- 如出现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结:
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腹部手术史者。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是关键,避免病情恶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