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术的危害】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心脏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尽管该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潜在危害。以下是对股动脉穿刺术主要危害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主要危害总结
1. 出血与血肿
股动脉较粗且位于皮下较浅位置,穿刺后容易出现出血或形成血肿。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 假性动脉瘤
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壁可能导致血液外渗形成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局部肿块并伴有搏动。
3. 动静脉瘘
穿刺不当可能造成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影响血液循环。
4. 感染
操作过程中若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可能导致穿刺部位感染,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
5. 神经损伤
股动脉附近有重要的神经分布,穿刺过程中可能误伤神经,导致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
6. 血栓形成
穿刺后可能因血管内膜受损而诱发血栓,尤其是在术后过早活动的情况下。
7. 远端缺血
若导管或支架压迫血管,可能导致远端组织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
8. 过敏反应
使用造影剂或其他药物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轻者为皮疹,重者可能引发休克。
二、股动脉穿刺术的危害一览表
危害类型 | 发生原因 | 典型表现 | 预防与处理措施 |
出血与血肿 | 穿刺点未加压止血或患者凝血功能差 | 局部肿胀、淤青、持续出血 | 术后加压包扎,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
假性动脉瘤 | 血管壁损伤,血液外渗 | 局部搏动性肿块 | 超声检查确诊,必要时手术修复 |
动静脉瘘 | 动脉与静脉之间异常连接 | 局部震颤、杂音 | 超声引导下封堵或手术治疗 |
感染 | 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当 | 红肿热痛、发热、脓液 | 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
神经损伤 | 穿刺针误伤周围神经 | 麻木、疼痛、肌力下降 | 术中注意定位,术后观察神经功能 |
血栓形成 | 血管内膜损伤或术后活动不足 | 肿胀、发凉、疼痛 | 抗凝治疗,适当活动下肢 |
远端缺血 | 导管压迫或血栓阻塞血管 | 肢体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异常 | 及时解除压迫,必要时溶栓或手术 |
过敏反应 | 对造影剂或其他药物过敏 | 皮疹、瘙痒、呼吸困难、休克 | 术前询问过敏史,备好抢救药品 |
三、结语
股动脉穿刺术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规范操作流程,并做好术后监测与护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相关风险并积极配合治疗,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