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SDH)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出血类型,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CT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以下是对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总结。
一、CT表现总结
1. 形态与位置
- 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呈新月形或弧形,广泛分布于大脑半球表面,常跨越脑沟,但不跨越中线。
- 血肿范围可从局部扩展至整个大脑半球。
2. 密度表现
- 高密度影:由于血液成分未完全溶解,表现为高密度影,CT值约为60-80 HU。
- 密度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血肿可能逐渐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提示出血时间延长。
3. 占位效应
- 常见中线结构移位,如脑室受压、脑沟变浅、侧脑室受压变形。
- 可伴有脑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脑疝。
4. 其他伴随征象
- 可合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或硬膜外血肿。
- 部分患者可见脑室系统受压或出血。
5. 增强扫描
- 一般不需增强,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辅助判断血肿边界或鉴别其他病变。
二、CT表现对比表
项目 | 表现 |
形态 | 新月形或弧形,常跨越脑沟 |
密度 | 高密度(60-80 HU),早期 |
占位效应 | 中线移位、脑沟变浅、脑室受压 |
是否跨越中线 | 通常不跨越中线 |
是否伴脑水肿 | 常见 |
合并损伤 | 可合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等 |
增强扫描 | 一般无需增强 |
三、临床意义
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CT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还能评估血肿大小、位置及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对于疑似病例,应尽快进行CT检查以明确病情,及时治疗。
结语: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掌握其典型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提高诊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