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歌诀是什么】足太阴脾经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十二正经之一。它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侧上行,最终与心相连,主司运化水谷、统血等生理功能。为了便于记忆和学习,古人总结出“足太阴脾经歌诀”,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该经的循行路线、穴位名称及主治特点。
一、足太阴脾经歌诀概述
“足太阴脾经歌诀”是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了足太阴脾经的起止部位、主要穴位、循行路径及其功能作用。通过歌诀的形式,使学习者能够轻松记忆经络走向和穴位分布,尤其适合初学者或需要快速复习的人群。
二、足太阴脾经歌诀内容
以下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整理的“足太阴脾经歌诀”:
> “隐白为首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 血海膈俞冲门处,府舍腹结大横连,
> 肩贞章门又天池,期门合谷太渊前。”
注:此歌诀为简化版,实际穴位较多,可根据具体教材或资料进行补充。
三、足太阴脾经主要穴位表
穴位名称 | 所属经络 | 部位 | 功能作用 |
隐白 | 足太阴脾经 | 足大趾内侧 | 健脾和胃,调经止血 |
太白 | 足太阴脾经 | 足内侧 | 健脾化湿,理气止痛 |
公孙 | 足太阴脾经 | 足内侧 | 和胃降逆,通络止痛 |
商丘 | 足太阴脾经 | 足踝内侧 | 健脾利湿,舒筋活络 |
阴陵泉 | 足太阴脾经 | 小腿内侧 | 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
血海 | 足太阴脾经 | 大腿内侧 | 活血调经,祛风止痒 |
地机 | 足太阴脾经 | 小腿内侧 | 健脾利湿,调经止痛 |
三阴交 | 足太阴脾经 | 足内踝上方 | 健脾益肝,调经止带 |
漏谷 | 足太阴脾经 | 小腿内侧 | 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
内庭 | 足阳明胃经 | 足背 | 清胃泻火,消肿止痛 |
> 注:部分穴位如“肩贞”、“天池”等虽属其他经络,但在实际应用中常与脾经协同使用,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四、总结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重要的气血运行通道之一,其歌诀形式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加深对经络功能的理解。通过对歌诀的学习和穴位的掌握,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或自我保健中。无论是中医学生还是对传统医学感兴趣的人士,掌握“足太阴脾经歌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建议结合《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文献深入学习,以提高对经络理论的全面理解。